图为李仕桃(后排右二)和当地警察合影(照片由李仕桃提供)
【核心提示】
2006年,李仕桃刚过30岁,6岁的孩子还在幼儿园上大班。虽然其年龄不大,但已有10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当时是安庆市纺织医院外妇科一名护士长。
李仕桃告诉记者:“当时华茂集团准备派遣一名员工去约旦,那里有公司的一家制衣厂。由于这家制衣厂的女工比较多,我又在妇产科工作,领导最终选派了我。”
2006年5月,李仕桃肩负着使命,乘坐了13个小时的飞机,抵达异国他乡———约旦。
9年前,作为一名有15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长,李仕桃受单位派遣,来到万里之遥的中东国家———约旦,开始为期三年的援外工作。时隔多年,尽管一些记忆有些模糊,但异国他乡那三年的酸甜苦辣,在她心里挥之不去。
每天需要24小时待命
在制衣厂工作,并不像在医院外妇科那样单纯,李仕桃当时的职务是后勤主管。简单地说,工厂700多名工人的吃、喝、拉、撒、睡,以及医务工作的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身上。“要为工人们采购食材,食堂缺了东西,也需要我带着大厨外出购买;当地劳动部前来检查,我要安排;工人情绪调节也要我出面......。我的工作,就是需要24小时待命。”
尽管出发前的几个月,李仕桃“恶补”过英语,但刚到约旦时为工人们打电话采购食材,还是十分胆怯。“因为供应商是约旦当地人,电子词典我随身携带。即使这样,与供应商电话交流时,说话还是磕磕巴巴的。”李仕桃说。
经历过最初的窘迫,李仕桃不仅能够流利的用英语向供应商订货,混熟了之后,还能开几句玩笑。此外,当地的阿拉伯语,也是她学习的一项内容。当地的发票,需用阿拉伯文字,李仕桃苦练了好一阵子,才能开好发票。
除了为工人们采购食材和应付当地劳动部的检查,李仕桃还需要密切关注工人们的动态,为他们排忧解难。
“工厂员工太多,拌嘴打架在所难免。有时候工人夜里生病,再晚我也要马上出现。”李仕桃回忆,有一天夜晚,她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工厂里一名中国女工因功能性月经不调,导致大出血。“简单治疗没有效果,只有送往当地医院。虽然带着翻译,但很多医疗术语,翻译并不能准确地翻译出来。”
李仕桃当机立断,凭借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手势等方式,协助当地医生做出正确判断,进行抢救。
思念 是无可言喻的孤独
离家前,孩子是李仕桃一手带大。突然远赴异国他乡,思念孩子成了她每晚的梦。
“我经常在睡梦中听到孩子稚嫩的童音呼唤:妈妈,快点回来......。”尽管过去了6年,李仕桃回忆起那段日子时,忍不住地哽咽。“当时只要一打电话,就会哭得泪流满面,同事们都知道我是在给孩子打电话。他们开玩笑地说‘要不要拿个桶给你接眼泪’。”
李仕桃告诉记者,华茂集团当时在美国塞班岛上的一个制衣厂歇业,一些工人便迁移到约旦这家制衣厂。“突然涌入大批工人,我更加忙碌了。要为他们安排宿舍,调剂各方面的事务。”
“因为事情太多,忙得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与家人联系。家人急坏了,老公后来打电话找到我,说这些天你遇到了什么事吗?连孩子的生日都忘记了。”李仕桃说:“孩子也在电话中问我: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就骗他,坐飞机要好久才能回去。我儿子说,爸爸出差几天就回来了,为什么你坐飞机回来需要那么长时间呢?”
快乐 三年的共事之情
经历过最初的种种不适应,李仕桃渐渐习惯了当地的生活。李仕桃说:“在想念孩子的时候,同事就拉着我出去逛街,缓解我的思念之情。”
在李仕桃看来,每当遇到烦心事,同事们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她,给她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
“我们结伴而行,逛街、旅游、野炊。”她翻出珍藏的照片,找出了与同事游“死海”、野炊时的照片。每一张照片,她都能说出一个故事。
外援3年中,李仕桃从未回过家。过年过节,她和同事们在一起办晚会,吃团圆饭。尽管有遗憾,也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
李仕桃告诉记者,她至今也不知道那三年,她是如何坚持过来的。“我很感恩。它让我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成长,也收获了快乐。”
原标题:李仕桃:一名护士在约旦的那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