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支教回来已经好几年,但是这份感情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淡漠,孩子们的成长依旧是我最牵挂的事。 ”4月23日,在结束一天的繁忙课程后,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教师侯纯广终于有时间坐在电脑前,与自己的新疆学生聊一聊最近的生活和学习,这已成为他平日中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
“这个是阿依克孜,以前是班长,目前在新疆教育学院上二年级,她告诉我毕业后想留在当地做一名教师。 ”侯纯广指着QQ上一个闪烁的头像告诉记者。
时间回到2010年,我省援疆计划刚刚开始实施,亳州市计划选派一名优秀化学教师赴新疆和田地区支教。数千公里的距离,恶劣的自然条件,陌生的生活环境……面对这些困难,侯纯广选择站出来。父母体弱多病、妻子即将临产,这些最终都未能阻挡他的决心和步伐。时隔几年,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侯纯广不无感慨:“当时家里人反对,自己心里也对他们有愧疚,但一想到此前在新闻上看到边疆地区有那么多渴望知识的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我全身的血都热了。 ”
2011年春,侯纯广来到了支教的和田实验中学,迎接他的不仅有热情的干部群众和满怀期望的孩子,还有无尽的风沙、尘土。地处喀喇昆仑山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间的新疆和田,年均降水量只有34毫米,空气干燥,紫外线照射强烈。侯纯广很快出现了各种水土不服的现象:拉肚子、鼻子出血、嘴里起泡、嘴唇皲裂……当地还地震频发,刚到不久,侯纯广就亲身经历了一次6.0级的地震,与死神擦肩而过。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在日记本上写下,“只有在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青春之花才能绽放得绚丽”。
学校距离侯纯广住的地方有十几公里,路程时间超过一个小时。每天清早,天还是黑蒙蒙的,侯纯广就得出门。在学校,侯纯广带的是两个双语班的化学课,班上都是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水平较差,很多词不知道啥意思,化学课中很多专业术语就更不用说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侯纯广每次备课都要搜肠刮肚找一些易懂的词汇,教学时遇到孩子不理解的词,就写下来,注上拼音专门讲解。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点,他分别布置作业、针对性辅导,工作量可想而知。为此,侯纯广常常一忙就到半夜。 “总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全部知识教给学生。 ”让他欣慰的是,自己所带的两个班的学生,化学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70多个孩子目前绝大多数都步入了大学校门。
支教满一年时,侯纯广刚出世的孩子因为生病需要手术,家里人希望他能回家一趟。但当时教学正处关键时期,侯纯广实在放不下孩子们。 “教学讲究一个连贯性,半途而废往往事倍功半,还是等等再说。 ”这一等,又是半年多,直到完成整个学年的教学,侯纯广才依依不舍地告别新疆,匆匆赶回老家。
现如今,侯纯广在利辛县第一中学从事4个班的教学,继续在他所深爱的讲台上挥洒汗水和青春。他告诉记者:“有机会还要回支教的地方看一看,相信那边一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