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的枪法很好,常用成语“百步穿杨”,“一枪毙命”等来形容,家住淮南市谢家集区望峰岗鸭背村的李守尧也算是神枪手了,他用甲鱼枪捕鳖,只要老鳖一露头,15-30米开外,一“枪”打出去十有八九中得,20年来,他捕甲鱼2万多只,可称得上“索鳖”达人。
用“枪”“索鳖”
4月21日上午,记者在淮南市田家庵区湖滨西路一小湾的鱼塘处遇见了李守尧,只见他约有一米七二,头带军帽,一身绿装,皮肤被太阳晒得黑黢黢的,他扛着“枪”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塘面,生怕错过一丝的机会,在鱼塘边上有一个网兜,里面装有4只甲鱼。记者看到李师傅手中的“枪”, 有些类似于钓鱼的“海竿”,杆长约一米六,上面装着一个直径25-30厘米的大转轮,转轮的轴心十分活络,杆头吊着一只铅坠,铅坠连着5把奇形怪状的钩子,当铅坠带着钓线上的串钩甩投出去时,转轮上绕着的线“哗”的一声将30-40米的线及时放出去。带着串钩的大铅坠,落到甲鱼身后处,在迅速往回收线的过程中,串钩便可挂住甲鱼,或裙边或脖子或爪子。当记者正在观察李师傅的“枪”时,突然他猛地站起,双手一挥,铅坠飞至30米开外,见勾到猎物,李师傅便立马摇轮收线,把甲鱼拽到水边,然后猛地一提,挣脱不了的甲鱼便上了岸,这时,他不慌不忙地把甲鱼从“枪”钩上取下来,放到网兜里。他告诉记者,散养的甲鱼外形完整,无伤无病,背部腹甲有光泽,摸起来相当光滑,底板白里透红有血丝,个体较长瘦,裙边宽厚向上翘,行动敏捷,翻转时四肢配合,相当灵活;而散养甲鱼和室养甲鱼,背部光泽则差,并常有伤疤,因饱食终日,个体都肥壮,爪子较钝,翻转时行动笨拙。
苦练“枪法”
乘空闲之际,记者与他闲聊起来。据李师傅介绍,他今年45岁,从1992年开始他就用“甲鱼枪”专捕散养甲鱼。他喜欢钓鱼,有一次,他看到有人用“甲鱼枪”捕鳖,便十分好奇,想拜对方为师,却遭到对方的拒绝,不甘心的他,经过四次寻找,最终得到一只“甲鱼枪”,有了“枪”,他就去捕甲鱼,却总是空手而归,这是因为他的“枪法”实在太差了,他抱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苦练“枪法”,他找来泡沫板切成小块扔进水里,当靶子练习,一米,两米,四米,经过3年的时间,他的“枪法”在30米开外也不落空。慢慢地,他的“枪法”越来越好,所捕的散养甲鱼也越来越多。到鱼塘里捕甲鱼时,塘主总是与他三七分成、二八分成,收入很可观,他索性就把捕甲鱼当成一种职业。他说,在200公里的范围,他骑摩托车前往,再远就坐汽车了。这20年来,他跑遍了淮南的各个大小鱼塘,合肥、阜阳、蚌埠、寿县等周边的地区也经常光顾。李师傅告诉记者,野生甲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虽然它在水中能较长时间潜伏,但还是要依赖肺呼吸,因此,隔一段时间依然要到水面换气,气温高的时候,甲鱼觅食强,活动多,出水换气就频繁;“甲鱼枪”正是在这个时候来捕获它,而冬季天气寒冷,野生甲鱼几乎处于休眠状态,就不出水了,此时,就没法用“甲鱼枪”来捕获了,因此,4月到9月份是捕获野生甲鱼的好时节。
“索鳖”高手
在谈到捕甲鱼的感受时,李师傅十分感慨,他说,这行当确实辛苦还有危险。中午是捕甲鱼最佳时机,有时候忙得顾不上吃饭,这些年落了个胃病,有时候在塘边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还要忍受太阳的毒晒。有时候,距甲鱼太远,线够不上就需要下水,有的鱼塘有暗坑,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有一次,他在寿县的一个鱼塘作业,由于自己太过专注,没有注意到暴风雨,等想回去躲雨时,为时已晚,他只好趴在船上,任由其摆布,直到暴风雨把船吹到两三公里的对岸,还打翻了渔船,他才得以上岸。李师傅说:“塘面很大,如果在湖里翻船,我肯定就没有命了。”李师傅说,更多的还是许多乐趣:2009年7月份的一天,他在一处鱼塘,突然看到有一个像小孩拳头大小的东西,露在水面,凭多年的经验,他知道是一个大家伙,由于这个大家伙距离太远,他来不及脱衣服就下水,慢慢地靠近它,瞅准了距离,挥“枪”“射击”,经过一番搏斗,大家伙终于被拉上岸,一称竟七斤六两。这不仅让他很有成就感,收入也颇丰。
正说着,鱼塘业主曹老板走了过来,他看了一下网兜的甲鱼说:“今天的收获还可以吗?”看到记者在采访,便插话说,这里易涝,养甲鱼的成本很高,他便放弃了,但这里的水质好,水花生等杂草也少,所以甲鱼也很多,李师傅到这里捕甲鱼,也有10来年了,每年都有百把只的收获,只是近两年有所下降。曹老板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看到李师傅包里装有一个记录本,上面记录着他每次出去所捕甲鱼的斤数和只数,他大致数了数,在十五六年的时间里,李师傅有一万六千多只。李师傅点点头说,每年平均捕鳖大约在千余只左右,这20年,大大小小的约有2万3千多只。曹老板说:“用‘枪’能捕到这么多野生的甲鱼,你真是‘索鳖’高手啊!”(记者 冉韬)
原标题:水中苦练枪法 捕鳖十拿九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