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情,爱心无价。今年1月份,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某旅三连上士班长梁望遇到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妻子姚亚廷剖腹产后突发重症胰腺炎,病情急剧恶化,上百万的医药费让这个宣城籍战士绝望不已。一封求助信从梁望所在的第47集团军某旅政治部送到了宣城市委书记的案头,从此,宣城全城行动起来,为了救助重症军嫂,从当地机关干部到群众、企业纷纷出手相助。
[双拥故事]
开展一次捐助,帮助一个家庭,支持国防事业。 ”
——收到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某旅政治部的求助信,宣城市委书记姚玉舟当即批示并带头捐出600元。
军嫂分娩遇“生命杀手”
2014年10月20日,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某旅三连上士班长梁望从部队赶回了宣城老家,妻子姚亚廷在这一天为他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梁望还没来得及高兴,妻子剖腹产后却突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急剧恶化,几度休克,当晚就从宣城转到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抢救。
重症急性胰腺炎,被称为“生命杀手”,是治愈率极低的国际性疑难杂症。姚亚廷多脏器功能衰竭,引发几次大出血、心跳骤停,几乎是在鬼门关外徘徊。
为了救治妻子,梁望和家人卖猪、卖粮、卖房,但是在上百万的医疗费面前,这些远远不够。曾经参加过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的勇士梁望不曾被困难打倒,却在巨额的医药费面前束手无策。
军地联手救助落难军嫂
获悉梁望的遭遇后,他所在部队第一时间组织官兵捐款12万多元,亲友、战友慷慨解囊50多万元,但是对于每天需要上万元医疗费的姚亚廷来说,仍然远远不够。
1月7日,一封来自47集团军某旅政治部的求助信寄到了宣城市,宣城市委书记姚玉舟当即批示,“开展一次捐助,帮助一个家庭,支持国防事业”,他还带头捐出600元。
随后,一场全城爱心救助行动展开了。 1月8日,宣城军分区党委机关捐款3万元;9日,宣州区人武部捐款1.3万元;10日,梁望户籍所在地宁国市甲路镇干部群众捐款2.4万元,宁国市多家企业一次性捐款13万元;1月29日,在合肥召开的安徽省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参加分组审议的宣城代表们临时举办一场募捐,筹集善款10余万元。
大家的爱心最终没能留住姚亚廷的生命。 2月3日,经过106天的抢救,她离开了人世,但是众人的救助让梁望倍感温暖。他表示,大家的爱心让他体会到决不放弃、永不抛弃的精神,他将立足岗位,带好兵搞好训练,积极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照顾好孩子,不辜负大家的爱心。
在我十分困难的时候,是你们帮助我完成了学业,你们的关心、爱护,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
——受战士们资助的贫困女生杨翠大学毕业,她表示将把这份爱心接力下去
失学女童写信向解放军叔叔求助
“解放军叔叔,我爸爸不在了,妈妈身体也不好,再交不上学费我就要退学了,我好想继续上学”。1999年的夏天,一封求助信送到了驻扎在宣城的73845部队一分库。
该分库党支部向上级汇报后,通过当地妇联找到了写信的小女孩杨翠。经了解,杨翠是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人,父亲早逝,母亲患有重度精神疾病,杨翠和姐姐仅靠外祖父和外祖母做些零工维持生活,困境中的杨翠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得知这一情况后,战士们第一时间为杨翠送去了学费和生活费。
在战士们的帮助下,杨翠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并考入当地重点高中。现在她已经大学毕业,对于“解放军叔叔”的帮助,她这样说道,“在我十分困难的时候,是你们帮助我完成了学业,你们的关心、爱护,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她还表示将把这份爱心接力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铁打营盘流水兵坚持助学16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收到杨翠的那封求助信开始,驻扎在宣城的73845部队一分库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接力资助宣州区溪口镇失学儿童的任务从未中断。16年来,他们先后捐助近4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至今已经有30多人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其中3人考上本科,2人考上大专,助学官兵被当地群众称为“春蕾卫士”,2013年7月,该部官兵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
这些参与助学的“解放军叔叔”其实大多只有20岁左右,在助学过程中,也完成了自身的成长。一些士兵在扶贫助学后,改掉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将平时节余下来的津贴存起来资助孩子们。如今,在这支部队,每一批新兵入伍时,部队都会向他们宣传爱心助学的事,这项事业也会一直传递下去。
[双拥报告]
宣城市连续三届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1997年宣州区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2007年广德县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012年绩溪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
宣城双拥结出累累硕果
全城汇聚爱心救助军嫂、战士义务助学16年……像这样的双拥故事,在宣城还有很多。宣城市作为革命老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皖南事变发生地,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历史悠久,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更是浓得化不开,成为全省双拥工作的典范。
半个多世纪接力宣讲夏雨初烈士事迹的郎溪夏道胤父子,20多年义务守护并宣讲寻淮洲烈士故事的泾县凌永和老人,10多年自费收集整理抗美援朝史料的绩溪退休干部汪有源,这些拥军优属的故事感人至深。
每逢汛期来临,皖南山区易发多发山洪等地质灾害。驻宣城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在抢险救灾、结对帮困、捐资助学等方面不遗余力。 2013年6月30日,绩溪、旌德发生特大山洪,民兵、武警官兵200余人投入到抗洪抢险一线;2014年7月5日,泾县遭遇强降雨,13人被洪水围困,民兵应急分队和消防武警官兵立即奔赴救灾一线……
宣城市双拥工作不断结出硕果,涌现出一大批感人的双拥事迹。该市连续三届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1997年宣州区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2007年广德县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012年绩溪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
[记者手记]
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仅凭梁望一家人的努力,他的妻子姚亚廷可能早就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遗憾离去;如果没有解放军叔叔们的帮助,小杨翠可能早就失学,失去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在有些困难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而点滴爱心汇聚起来的力量,让所有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作为革命老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这些感人的军民故事发生在宣城绝不是偶然,这得益于当地长期的拥军传统和军民鱼水情的凝聚。
习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在新时期,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而国家对军队建设也毫不放松,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力服务于实现强军目标。如何将两者有力推进?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是军地融合的关键,也是确保军队战斗力和提升地方生产力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