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社会万象
投稿

詹建辉讲解湖北省提高桥梁耐久性和安全性的技术实践

2020-05-15 09:35:54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国联资源网讯)近年来,桥梁安全性和耐久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4月30日,国联云邀请到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教高/总工程师-詹建辉,做客国联云桥梁行业直播间,为大家讲解《湖北省提高桥梁耐久性和安全性的技术实践》。

本次直播,詹总结合对国内一些大跨度混凝土桥梁、钢桥和钢混结构桥梁在安全性和耐久性上出现的问题的分析,重点对湖北省针对这些问题,从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新材料研究应用等方面所做的改进、提高等技术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下是精彩内容。

詹总分析了不同类型桥梁耐久性主要技术问题,主要从混凝土桥、钢桥、钢混结构桥结合案例进行梳理。

詹总介绍混凝土桥梁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混凝土开裂、主梁下挠和结构承载能力不足等。总结起来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设计施工对耐久性重视不够:早期桥梁设计和施工对耐久性要求不够明确,导致桥梁耐久性先天不足。如构造设计对耐久性考虑不够(混凝土保护层偏小)、混凝土长期性能不高、预应力混凝土灌浆质量和预应力体系施工质量不高等。2、建桥时材料、设备、工艺水平与桥梁技术要求不相适应。3、桥梁养护不够及时。詹总结合经典的案例做了详细解析。

对于钢箱梁桥的耐久性问题,詹总表示主要由于钢构件疲劳和腐蚀引起的。突出点在桥梁顶板、底板、U肋裂缝,造成的钢箱梁结构病害。其次是钢桥面铺装使用寿命极短。对此,詹总总结了影响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关键因素可归结为5类:材料、结构、(制造焊接)工艺、荷载和环境。

詹总表示钢混结合梁桥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结合段,结合段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空、开裂、抗疲劳能力不足等问题,对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是国内外桥梁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但又尚未完全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分析完问题,对提高桥梁耐久性的提出了技术实践。詹总介绍,针对混凝土桥梁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湖北省从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科研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改进措施。在建设管理方面,树立全寿命周期理念,推行标准化施工等;设计方面对构造设计改进,开展防裂、防腐等耐久性设计等;施工方面,提高混凝土性能和施工质量,采用预制拼装技术,改进预应力工艺及技术改进,对宽幅箱梁等特殊构件施工采取防裂措施等;研究应用新材料开展高性能混凝土,钢混结合段填充材料、预制拼装湿接缝材料研究等。

针对钢箱梁桥提出的改进措施包括:1、正交异性桥面板构造及尺寸优化,尤其是对箱梁顶板、横隔板、桥面板U肋进行了尺寸优化。2、对过U肋孔形状的优化设计。3、对焊接工艺进行了改进,例如在沌口长江大桥在国内首次采用U肋双面焊技术,以此增强钢桥面板的疲劳寿命。4、采用钢混组合桥面板,或超细粉末混凝土、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通过增强桥面板刚度来提高正交异性桥面板的疲劳寿命。典型的桥梁有:鹦鹉洲长江大桥,南京第五长江大桥、青山长江大桥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

对于钢混结合梁桥,主要是结合段问题。钢混结合段的设计是混合梁斜拉桥的关键技术之一,钢混结合段位置、类型的选择及细部构造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詹总介绍,湖北鄂东、荆岳、嘉鱼等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的主梁钢—混结合段,为了提高安全性和耐久性,在传力模式和结构方案、填充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创新。

经实践表明,采用“承压+传剪”复合传力模式、“大尺寸钢格室+PBL剪力键+后承压板”构造方案、RPC等高性能混凝土填充材料、节段预制拼装施工工艺等综合技术创新路线等,是提升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整体技术性能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斜拉桥的跨越能力也具有重大意义。

詹总对桥梁材料防护技术上也做了简单介绍,尤其是在钢材和拉索防护技术上,与国内基本同步。

最后詹总总结到,以上的分析总结是基于湖北省在提高桥梁耐久性的技术实践,而中国桥梁在提高桥梁耐久性方面所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如沿海桥梁的耐久性技术、防腐材料技术、耐久性监测技术等,还有很多内容没有涉及。所以,提高桥梁耐久性问题,我们仍需努力。

通过国联云数据统计分析可见,詹总专业且精彩的分享,吸引了1.3万人观看本次直播,直播过程中反响热烈,大家对詹总的讲解十分赞赏,互动区点赞、鲜花不断。随着内容分享的结束,答疑互动环节更是精彩绝伦。不少桥梁观众向詹总请教,詹总对此一一作答,直至直播结束,仍有观众驻足直播间请教。可见观众对提高桥梁耐久性这一课题的关注度,也反应了詹总的分享极具借鉴性和指导性。

在此非常感谢詹总的精彩的报告,感谢观众对国联云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产业链上的桥梁企业,能够加入国联云,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助力桥梁产业的腾飞与发展。我们将继续为您送去更多精彩课程,请持续关注“国联云”小程序及公众号、“桥梁工程与技术”公众号,最新课程、讲师解答将在此公布,让我们相约下期课程.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550-82200000 技术服务:0550-8110000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在线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