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独家策划
投稿

彰显老兵本色,争做扶贫“尖兵”

2020-05-18 11:01:01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彰显老兵本色,争做扶贫“尖兵”

——记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新市坝镇约子村第一书记、综合帮扶队长宁元勇

融媒体记者 李飞

 

 

宁元勇:70年代初期出生在四川广元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曾在部队服役11年,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无论是在2008年广元青川地震救援的第一线(他曾就职于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还是在2013年雅安庐山地震通讯救灾抢险的第一线(他曾就职于四川省广播电视局)总是冲锋在前、敢当重任。2018年4月,听说公司要选派干部到大凉山深度贫困民族地区驻村扶贫,宁元勇怀着对农村的深厚情感,对党、对组织培养的无限感激和忠诚,第一时间主动报名请缨,在组织安排下,于同年5月正式到位,就任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新市坝镇约子村第一书记。

希望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回忆刚到约子村那会,亲身的耳闻目见,让宁元勇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山高路远的物理阻隔、什么是“直过之滞”的历史难题、什么是文化之贫的现实差距、什么是“移风易俗”的重重困难。说实在的“上任”之初,宁元勇是忐忑不安、心里没底的,村里现实情况摆在那里,基础设施之薄弱、产业基础之匮乏,村民收入来源之单一,远超出了自己最初的想象,这“迫使” 宁元勇在“上任”之初,便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在“村两委”干部的陪同下对全村239户群众进行了“地毯式”的入户走访,走访结果让宁元勇非常吃惊,全村239户群众大多门户紧闭,剩下的“老小”反而成为了家里务农的“主力”,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发之年的儿童。宁元勇从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那里了解到村里经济结构单一,村民整体文化水平低,常年来多以外出务工来维持基本生计,村里留守老人、儿童现象明显,生活矛盾突出。得此情况后,宁元勇心里很是酸楚,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兄弟姐妹多,由于家庭贫困无力供养小孩读书考学,而作为老大的宁元勇更是在初中未读完便应征入伍当兵了……

 

 

宁元勇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作为一名退伍的解放军战士,作为约子村“第一书记”, 宁元勇暗自下定决心,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短期通过积极争取扶贫资金、项目的方式,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村民生活、生产便捷度,让村民们“安家”;长期来看,把带领、帮助村民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常态化工作,探索一条符合村情、民意的产业脱贫之路,让群众变收成为收入,最终由短期的“外部输血”变为长期的“内部造血”,让村民们“安家”+“乐业”的幸福生活。

 

 

从“小处”着手,补短板打造惠民“小广场”

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后,宁元勇按照先前制定的短期帮扶计划,针对村里的所有惠民、便民生活、生产设施进行了一一的深入了解,村里唯一一所幼儿园因建设年代较为久远,除了几间平房配上一块凹凸不平的水泥坝子的活动空间外一无所有,加之位于河谷空旷地带,常常是下雨天一身泥、天晴一身灰,夏天日晒、冬天吹风,这对于正处于幼年期,户外活动频繁的小朋友来说可谓是极为不便,大大制约了他们的户外活动。见此状况,宁元勇便想起法子来,计划对村唯一幼儿园户外设施一个“小手术”。随即宁元勇通过多次汇报、争取,向帮扶单位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有限公司争取到位帮扶资金11万元,搭建了一处700平米彩钢棚,切实解决了该村学前儿童户外教体活动“下雨天淋雨、天晴晒太阳”的问题。同时汇报协调帮扶单位四川产业振兴基金帮扶资金2.4万元购置了40套桌椅,解决了村民每逢红白喜事席地而坐的陈规陋习,大力改善了村民生活习惯、集会条件,引导群众养成生活好习惯。

 

 

“拉一把,还要扶上马”,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增收

村里没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特色产业,村民仅仅靠种植玉米、红薯等低附加值的农产品+打临工的方式维持生计,这是始终挂在宁元勇心中的一个“大难题”。为破解该难题,他分别从州府、省府请来农业专家、苗圃专家,请他们“精准把脉”,最终选定金丝皇菊和核桃作为村重点发展产业。为助力村民发展金丝黄菊产业,争取资金90万元,从土壤检验到幼苗引进,通过带头栽种、定期专家答疑等多种方式“火力全开”促发展;遍访全村239家农户,挨家挨户向村民们细心讲解种植金丝皇菊的优势与潜力,组织村、组干部及部分村民代表远赴苍溪县考察、学习金丝皇菊产业发展经验,渐渐地村民们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产业发展热情、动力空前高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逐步实现了金丝黄菊规模化种植的可喜局面。2019年10月,金丝皇菊喜获丰收,他又思考着如何帮助村民们将收成变收入,他先后通过电商代销、朋友圈推广,组织单位“以购代捐”等多种方式打通下游销售渠道,甚至为了多渠道推广销售,他还“请教”起了自己正读高中的女儿,如何通过抖音视频带货。此外,为提高金丝皇菊的品质,分别在3个村民小组修建3处金丝皇菊烘干设备,有效保障了金丝黄菊的质量。二是积极发展核桃种植业,争取帮扶单位帮扶资金176万元,帮助约子村建立核桃示范种植基地1700余亩,看着如今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村民心中也发出了“丰收的嫩苗”。通过全村上下一心,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群众腰包“扩容升级”,两年期间通过包装销售村集体经济累计增收10万余元。

 

 

做好战“疫”加试题,“以购代补”促增收

面对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村里群众因疫情原因诱发的复工难、农产品滞销难、脱贫稳增收难等问题好似一道从未遇到过“加试题”横在了他这个“第一书记”面前。根据他在农村生活的经验,玉米即是人的口粮也是饲养家禽、家畜的不二选择,于是他谋生了“以购代补”促增收的想法。即向帮扶单位四川产业振兴基金公司争取资金14.8万,用于向约子村非建卡户以2000元的标准采购玉米,以实物的形式发放给建卡户、边缘户助力其发展家庭小规模养殖。激励建卡户、边缘户将获赠所得玉米作为饲料饲养其家禽(鸡、猪等)。此举一是为建卡户、边缘户发展养殖业提供了必要的生产资料、节约家庭开支,二是多维度增加了建卡户、边缘户的收入,三是实实在在的收益,保守估计户均增加收1万元以上,同时推动群众自力更生发展小养殖信心,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勤劳增收致富的获得感。

 

 

且将使命付年华、不忘初心再出发

两年来的驻村帮扶工作将会成为宁元勇宝贵人生经历和财富,感谢甘洛县各级干部、群众对他工作、生活的关心、帮助;感谢组织为了这个退伍老兵提供了在一个脱贫攻坚“战役”中冲锋陷阵的平台、感激约子村这片热土及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可爱人儿….

在今后的岁月里,宁元勇将始终秉持习总书记“我将无我、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以始为终,心系群众,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他坚信“千淘万漉虽辛苦、淘尽黄沙始到金”。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作为“新甘洛人”,一定会继续发扬军人精神,把汗水挥洒在甲古甘洛这片热土上,把责任、使命镌刻在为吹响脱贫攻坚胜利总号角的每一天中,为书写脱贫攻坚“甘洛答卷”献上“小我”力量。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华人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华人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82200000 技术服务:8110000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华人在线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20-2025